“谢师宴” 莫让尊师重道变了味
高考一结束,“谢师宴”即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谢师恩应该,谢师宴也无可厚非,淡饭一桌,清茶一杯,感念老师的教育培养,畅谈今后的人生打算,请老师为自己的未来进行一番指点,这都是很有意义的。
现如今,“谢师宴”却已悄然变味,逐渐异化变质。“谢师宴”的主角已不是老师,而是要面子、讲排场的学生家长,宴席主要考虑的不是答谢师恩,而是酒店档次如何、来宾多少、礼金是否丰厚等。有人将其作为敛财的机会,借“谢师宴”的名义收受来自下属或利益关系人的“贺喜礼金”。甚至有部分权力在握的家长,通过各种方法让“谢师宴”的开支姓“公”,浪费国家的钱财,败坏社会风气,造成腐败之风蔓延。更有甚者,为了规避调查,提前与妻子离婚,顶风操办“升学宴”、“谢师宴”,邀请同事和少数有礼尚往来的管理对象参加宴席,终是难逃纪律处分,工作也丢了,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谢师宴”为何变了味?一方面,我国国民普遍存在好面子、爱攀比的心理,助长了不正之风。另一方面,主要还是社会的风气问题。曾几时何,一些家长、孩子为老师送鲜花、送手工礼物、写贺卡,情真意重答谢老师传道授业解惑之恩。逐渐地,部分谢师恩变了味。购物卡、高档衣物、红包礼金,让一个简单纯粹的感恩变成了利益交换。再者,党员领导干部以及其他公职人员,屡屡“踩线”,在社会上造成了恶劣影响。尤其是部分投机钻营之人,如果不采取严厉措施狠刹,“禁令”必将流于形式。
如何防止“谢师宴”变味,让尊师重道不变样?笔者认为,首先,要淡化功名意识,培养正确的消费观念。不是所有的感恩都得以吃喝、奢华的消费来实现。懂得朴素但又不失温度的感恩,对于教育孩子至关重要。第二,教育部门要对教师继续加强劝诫,要培养谢师恩的新方式。近日,湖南下发了《关于严禁教育系统公职人员操办和参加“庆功宴”“谢师宴”有关事项的通知》,让“严禁教师赴宴”等规定落到实处。要让感恩载体多元起来,让感恩行动丰富起来,一张贺卡、一声感谢或一条短信、一封邮件等,都可以成为感谢老师的方式。第三,需要全社会齐抓共管,坚决刹住这股歪风。针对“谢师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早已吹起了“节俭风”,拉起了“警戒线”,设置了“高压线”。党员和党员干部要自觉遵守各项规定,禁止操办或参与“谢师宴”、“升学宴”等,要带头移风易俗,倡导文明节俭新风。纪检、教育、人事等部门要组成暗访组,深入各宾馆、酒店等进行明察暗访,做到警钟长鸣。要充分发挥群众和媒体的监督作用,通过公布举报电话和设立曝光台,对那些敢于违反规定的党员干部,决不姑息迁就,发现一个严惩一个。要出“重拳”打击“顶风作案”者,用法纪架起高压红线,让游走在纪律边缘、心存侥幸之人真正做到不敢“越雷池一步”。如此,才能还“谢师宴”一个纯真本质,还社会一个风清气正!
(醴陵市纪委派驻市委办纪检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