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热点聚焦

廉政时评

首页 > 热点聚焦 > 廉政时评 > 详细内容
醴陵市:除“四风”重在治侥幸之鬼
日期:2016-04-28 08:44:20 来源:三湘风纪网 阅读数: 分享按钮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2016年4月8日,湖南省纪委发布权威数据,今年一季度,湖南共查处“四风”问题260起,处理446人。(据三湘风纪网站2016年4月8日报道)
       自2013年6月18日习近平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集中力量解决"四风"问题以来,全国各地兴起了一股反“四风”运动的浪潮,发现一起、查处一起、问责一起,惩治力度之大,让不少党员干部望而生畏,除“四风”效果不言而喻。但在如此高压、严打的态势之下,“四风”问题仍不时占据各大主流媒体、报刊的重要版面,喧嚣不断、屡禁不止,有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甚至令不少群众对现今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心生怀疑,有损党群、干群关系的维系与稳固。
     为何有那么多人罔顾党纪触碰“红线”?为何有那么多人我行我素顶风作案?“四风”为何就是狠刹不止?深入分析其个中缘由,笔者认为主要是少数党员干部党纪意识不强、侥幸心理作祟的缘故。当前形势下,“四风”问题有了新变种,花样各异,形式多样,甚至转向地下,披上了隐身衣,查处难度也在不断加大,这更是令一些党员干部的侥幸心理死灰复燃,甚至大有前仆后继之架势。
      从省纪委的分析数据来看,乡科级是“大头”,在被查处的260起问题中,乡科级层面的占据了232起。由此可见,基层是“四风”问题的重灾区。基层是与群众联系最紧密的群体,基层关系处理的好坏,直接影响我党与群众的血肉联系。因此,要夺取除“四风”的全方位胜利,关键在于基层党员干部的作风建设,而祛除其心中的侥幸之鬼则是作风建设的治本捷径。
      为政之道,在于修身、律已。常言道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又有言,衣冠正,方有上下亲。正衣冠,正的不仅仅只是外在的风貌、形象,更是其内在的修养、素质。古往今来,祸患常积于忽微,“大老虎”的养成皆由“苍蝇”进化而来,而其进化之路,则大抵是由一次次的侥幸得逞而发展壮大的。在小贪小腐面前,抵不住诱惑,尝到甜头,就为大贪大腐打开了禁欲之门,自此一发不可收拾,朝着违法违纪道路一路狂奔。殊不知,纪律面前,没有例外,违反了纪律,就一定会受到惩罚。故此,侥幸心理不可存,缺乏对纪律的敬畏必然导致行为上的“出轨”。只有时刻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才能切切实实用好手中的权力,为人民谋福祉,也为自己保安康。当然,除了内在的约束之外,外在的强力高压作用亦不可小觑,必须将除“四风”向广度和力度扩展,重拳出击,对违纪案件,零容忍,不管涉及谁,只要查到,决不手软,在内外兼治的态势下,将侥幸之鬼扼杀于萌芽状态,还党政一派清风之气。(醴陵市纪委 周静)

首 页    信息公开   党风廉政聚焦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热点聚焦   信访举报   
版权所有:中共醴陵市纪委 醴陵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醴陵市左权路59号政府大楼七楼 邮编:412200
技术支持:天域网络 湘ICP备2022020764号 网站管理   
您是当前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