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12-21 09:27:05 | 来源: | 阅读数: | 分享按钮 | ![]() |
打印页面 | ![]() |
关闭页面 |
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用;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破题,在正风反腐的高压态势下,公车改革持续推进,“车轮上的腐败”现象得到有效遏制,“公车私用”问题日渐消弭,但私车公养的报道又屡屡被曝光,成为了新形势下变种的“车轮上的腐败”,是穿上隐形衣的“四风”问题。
在公车改革中推行公务加油卡,本是为了防止各单位车辆使用人员在使用现金加油环节出现虚报、多领等跑冒滴漏现象,如今却被个别党员、干部动心思、“做文章”。或采取“挂靠”方式“揩油”,或冒充公车到定点维修厂进行维修、装饰,或将私家车的维修费、过路费、洗车费等与公车“捆绑”到一起用公款报销.....花样繁多、防不胜防。“私车”揩“公油”之所以花样翻新、隐形变异,一方面是少数党员干部纪律意识缺失,心存侥幸,想占公家便宜,另一方面是相关领导干部不讲原则,对车辆支出审核把关不严,“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私车”揩“公油”是变相腐败,不仅让公车改革的效果大打折扣,也暗中导致了公共财政资金的流失。对党员干部来说,手中的权利如果得不到全面有效的监督,最终“揩油”者就会越来越多,越走越远,长此以往,将严重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心中的形象,决不可等闲视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既要用铁的纪律整治各种面上的顶风违纪行为,更要睁大火眼金睛,任凭不正之风‘七十二变’,也要把它们揪出来,有多少就处理多少。”对揩“公油”的人,一定要紧盯不放、寸步不让。
“私车公养”现象如果得不到及时纠正,会进一步助长党员干部公权私用、公私不分的特权思想和侥幸心理。现实生活中,我们有的党员领导干部纪律意识缺失,被私心杂念所裹挟,觉得公家的东西“用了也就用了”,“不占白不占”;有的党员干部党性软弱涣散,认为拿公家的油卡给自己的车加一两回油不过是件小事,用不着大惊小怪。殊不知,正是这种混淆公私,乃至把职责当特权、用公权换私利的想法,使一些党员领导干部逐渐底线丧失、党性失守,直至跌入腐败深渊。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遏制隐形变异的“车轮上的腐败”,必须坚持教育、监督和惩处三管齐下,才能彻底剥掉其腐败隐身衣。一要加强正面引导,强化党员干部的纪律约束,增强规矩意识,不存私心、不谋私利,筑牢思想防线;二要加强日常监管,对公务用车费用进行公示,特别是过路费、停车费要与出差事由、途经地点一起在单位公示,让职工、群众参与监督,同时建立派车档案,把油耗与车辆行驶里程相挂钩,将公务油卡装进“制度的笼子”,让一切公务出行都置于“阳光”中;三要严肃执纪,让铁规发力生威,违反一起、查处一起、通报一起,让喜欢揩“公油”的人品尝到一时贪念所带来的苦果。
(醴陵市泗汾镇 黎泽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