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热点聚焦

廉政时评

首页 > 热点聚焦 > 廉政时评 > 详细内容
水利局:让“拾荒”式反腐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日期:2017-06-03 11:45:39 来源: 阅读数: 分享按钮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垃圾桶”汇聚肮脏污秽,却洁净了公共环境、家庭的卫生,也为众多的拾荒者创造了“财富”。当人们看到地上有垃圾时就会毫无顾忌地再扔,但当地上没有垃圾时便会保持克制。这让我联想到“腐败”问题,反腐也是一样,如果人人都行动起来,及时制止自己的“不良行为”并经常清扫心灵的“污垢”,那么腐败随时得到抑制。可见,反腐需要全民参与“捡垃圾”。 
    一包烟、一顿饭、一次聚会...这些不经意的举动后面往往隐藏了“设局者”某些的“私欲”,可能会导致“当局者”趟上“浑水”。若不及时“打理”,任其发展,将会慢慢“扩散”,直接影响其“身心”健康。于是,滋生“腐败”的土壤“油然而生”,社会不良风气也随之而来。只有通过反腐制度和有效监督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随时清理反腐斗争前进路上的“污秽”,才是杜绝腐败滋生蔓延行之有效的办法。
    众所周知,没有“行”贿,怎有“受”贿,两者缺一不可;如果我们经常“归纳”自身存在的“垃圾”,及时清理干净,保持“洁净”,做一个勇敢的“拾荒者”,主动把垃圾处理掉。那么,这样的社会将会更加洁净,人际关系更加和谐,人们的身心更加健康,尽情呼吸原生态环境下的新鲜空气。
    “人之初,性本善”,世界原本并不肮脏,正是因为人性的改变、“污垢”累积没有及时得到“清理”,让贪欲占据了心灵变得“肮脏”。人的心灵一旦被玷污更可怕,中共内蒙古自治区纪委2014年7月通报3名厅局级党员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中调查发现,原副秘书长武志忠在供奉佛像的柜子下面,竟然摆放近百张淫秽色情光盘。这个案例充分折射某些党员干部信仰缺失、心灵空虚和骨子里完全“龌龊”的丑态。
    甘当“拾荒者”是一种高尚、一种担当、更是一种责任。心灵一旦被“沾污”,容易随波逐流地融入污泥浊水,不能明辨是非,就会痴迷升官发财,贪图物质享受。毛主席曾经说过:凡是反动的东西,你不打它就不倒,这也和扫地一样,扫帚不到灰尘照例不会自己跑掉。
    所以,清理自身的“垃圾”贵在经常。只有让民众认识到腐败的危害性,才能体会到反腐的刻不容缓;众人拾柴火焰高,只要大家参与监督,勇敢地做一名“拾荒者”,反腐败斗争才能深入人心;只有让“拾荒”式反腐成为一种自觉行动,带走一埃尘土,还你一片安祥,社会就会更加洁净、政治生态环境就会更加良好。  醴陵市纪委派驻水利局纪检组
首 页    信息公开   党风廉政聚焦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热点聚焦   信访举报   
版权所有:中共醴陵市纪委 醴陵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醴陵市左权路59号政府大楼七楼 邮编:412200
技术支持:天域网络 湘ICP备2022020764号 网站管理   
您是当前第位访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