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炼:党员风骨不可磨灭,党性淬炼永远在路上
白培恩妻子一个手镯1500万元,周本顺保姆厨师工资上百万,山西官场“塌方式腐败”落马官员之多令人咋舌,区区一名处级干部居然能贪腐1.2亿现金、68套房产、37公斤黄金……这些触目惊心的镜头出自近日热播的大型电视纪录专题片《永远在路上》。在这样一个网红、鲜肉当道的时代,一部政治意味极为浓厚的主旋律影片受到热捧的景象并不多见,只有真正触及人们心灵才能引发“共鸣”和“刷屏”。该片将全面从严治党理念寓于具体案件查处过程之中,让苏荣、白恩培等落马高官“现身说法”,以犀利又开阔的视角、震撼又真实的内容、生动又深刻的表达,引发了“全民追剧”的热潮,不仅展现了党中央“有腐必惩,有贪必肃”的坚定决心,也温暖了现实中因贪腐频发而蒙上阴霾的质朴民心。连日“追剧”,观之有感:党员风骨不可磨灭,党性淬炼永远在路上。
以案为鉴:从坚守到放纵,党性日渐坍塌,风骨一夕腐朽。
纵观纪录片第一集《人心向背》里出镜的落马高官,无一不曾有过积极向上、奋斗不息的励志时期,无一不曾放言对党的坚定信仰和至深情感。白培恩出身贫苦农民之家,通过组织的培养、出色的工作,39岁就成为延安地委书记,之后又历任多个重要领导岗位,曾先后在青海和云南担任省委书记,履历 “华丽”而“光鲜”;周本顺出身贫寒,也是从基层做起,一步步成长为党的高级领导干部;李春城自言“十几岁就希望能够在党的领导下,希望加入党组织,在党的组织里边,在党的领导下,能够为社会进步,为人民幸福多做有益的事情”。然而他们最终均背弃了自己为之奉献为之奋斗的信仰和誓言,当手中的权力慢慢变大,当接触的人脉越来越广,随之而来的诱惑和追捧就像“甜蜜陷阱”,白培恩、周本顺、李春城们纷纷深陷其中。这些并非个案,几乎是落马贪官们普遍的“坠落”轨迹。当私欲代替了理想信念,这样的结局并不让人意外。“德不配位,必有灾殃”。无数事实表明,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道德水平不会随着年龄的增加和职务的升迁而自然提高,越是身居高位,越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白培恩、周本顺、李春城们理想缺失、信念不坚,便如西谚里的泥足巨人,必然走不远。
寤寐思之:从思想到行动,风骨不可磨灭,党性乃终身修行。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苦难辉煌的革命历程中,无数先烈志士抛头颅、洒热血,舍小家、为大家,靠的就是舍生取义的傲人风骨和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仰。当前,全面深化改革风潮已起,实现民族复兴的梦想渐行渐近;全面从严治党砥砺前行,新常态下发出历史“最强音”。在这时代的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尤其是我们青年党员又该如何找寻自身的安放点?面对错综复杂的社会形势,多元博弈的利益格局,一个共产党员如果没有坚定的风骨和党性操守,就容易被眼前的各种利益所迷惑,违背入党时的初衷,做出违反党纪国法的事情来,最终给党和国家的事业造成无法弥补的损失,也给自身带来灾难和悔恨。从思想到行动上,党性风骨不能磨灭,党性修养必须终身修行,应以一身永不褪色的铮铮风骨和一场践行终身的党性修行,允诺入党时在党旗下宣誓的那份庄严与神圣。
随着25日晚记录片最后一集《标本兼职》的播出,为时八天的“追剧”即将结束,但是党中央正风反腐永远没有“休止符”,党员的党性追求永远没有“完结篇”。一声入党,一生入党,正如片名所言:永远在路上。而我作为一个纪检监察干部的修行淬炼之路,亦只是开始,也将永远奋斗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