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21-06-25 09:24:53 | 来源:三湘风纪网 | 阅读数: | 分享按钮 | ![]() |
打印页面 | ![]() |
关闭页面 |
冲出将门之家干革命
陈赓的故事
陈赓,原名陈庶康,1903年出生在湘潭湘乡市,1922年1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参加过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是中央特科重要领导人之一,1951年参与指挥朝鲜战争,并创办哈军工(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是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1961年3月逝世,终年58岁。
出身将门从小立下“富国强兵”志向
陈赓出身将门,其祖父曾追随曾国藩,是湘军大将;其父为人直爽,平时乐善好施,常周济乡邻。陈家专门安排3间屋子,供弱势乞讨者居住,并提供吃喝。受家风熏陶,幼年的陈赓立下了“富国强兵”的志向。
陈赓12岁考入湘乡东山学堂学习,不但学习成绩优良,而且遇事胆大肯忍让,受师长的称赞和同学们的喜爱。在学堂,陈赓读到新社会思潮书报和梁启超等人文章,透过封建壁垒的小小裂缝,开始懂得“列国强,我国弱,列国富,我国贫”的道理,逐步产生了做一个忧国忧民的英雄豪杰的念头。大革命的浪潮来袭,北伐军的战歌响彻云霄,湖南农民运动蓬勃发展,使陈赓对革命有了更深的向往。
不接受婚事安排,投笔从戎投身革命
13岁时,父亲作主让陈赓娶一个比自己大两岁的富家女子为妻。性格倔强又受到新思想影响的陈赓,一直不承认这门婚事。对家庭的不满,变成陈赓和家庭彻底决裂的导火线,他选择投笔从戎,刚满13岁就跑到兵营投军去了。
和同时代的青少年人比较起来,陈赓的胸襟要开阔得多,他进入一个广阔的世界,想创造一番事业。1916年陈赓入湘军当兵,4年的湘军生活,让他感到在旧军队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
1921年,陈赓脱离湘军,到长沙铁路局工作,后进入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接触并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1922年12月,陈赓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受党派遣考入黄埔军校第一期。
“5个胡宗南也不抵1个陈赓”
陈赓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一位具有传奇色彩、个性鲜明的军事领导人,他与蒋介石之间也颇有渊源。
1925年10月,在第二次东征讨伐陈炯明的战斗中,他救过蒋介石的性命。1933年3月,已任红四方面军第十二师师长的陈赓,在上海治伤时不幸被捕,当时正在江西忙于“围剿”中央红军的蒋介石闻听此讯,一封急电将陈赓押到了南昌,下令给陈赓好好治伤,并亲自前往劝降。
蒋介石当场许诺,陈赓可以去国民党的任何一个师当师长。陈赓不为所动,还对蒋介石连连讽刺,最后弄得蒋介石下不了台。
陈赓再次被押回南京单独囚禁。1934年5月底,在党组织和宋庆龄的营救下,陈赓成功脱离虎口,转道前往江西中央苏区。蒋介石在退居台湾后,还提到很后悔放过了陈赓,说“5个胡宗南也不抵1个陈赓”。(龙源整理,摘自《湖南党史人物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