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热点聚焦

学习讲堂

首页 > 热点聚焦 > 学习讲堂 > 详细内容
【红星耀三湘】成仿吾:“从文化人到革命战士”
日期:2021-06-08 11:01:55 来源:三湘风纪网 阅读数: 分享按钮 打印页面 关闭页面

         成仿吾,1897年8月24日出生于湖南新化县琅瑭乡一个知识分子家庭。1928年5月赴欧洲,入德国国际政治大学钻研马克思、恩格斯德文原著,同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1年9月回国后,历任八路军第五纵队副司令员、独立旅旅长兼政委,华北大学副校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山东大学校长、中共中央党校党委常委、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等职。1984年5月17日,在北京病逝,终年87岁。

  童年时的成仿吾,先后在私塾、官办小学读过书。13岁时,成仿吾随大哥成劭吾(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会员)东渡日本,就读于名古屋第五中学。成仿吾抱着富国强兵的志向考进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攻读枪炮专业。

  不过,现实让成仿吾认识到,救国不能光靠科学技术,更重要的是提高群众的思想觉悟。于是成仿吾弃工从文,回国投身到反帝反封建斗争中,并和郭沫若、郁达夫等人发起组织了革命文学团体创造社,1922年在上海创办了《创造季刊》《创造月刊》等多种文学刊物,以文艺的形式唤醒群众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觉悟。

  1927年大革命前后,成仿吾发表了《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等重要论文,认为革命文学应该向着工农大众。1926年4月,成仿吾在《创造月刊》发表了《文学家与个人主义》一文,提出了一个文学家思想改造的问题,向着无产阶级文学思想转变。

  大革命失败后,大批知识分子或动摇或脱党,成仿吾却在白色恐怖中坚决要求入党。1927年7月,他在上海找到时任中共中央宣传部文化工作委员会书记的潘汉年,当他得知地下党经费困难时,马上把广州国民党军事政治学校委托他购买器材的经费资助了地下党,并按潘汉年的指示,去日本联络并动员创造社的成员回国参加革命文化工作。成仿吾在日本撰写的《从文学革命到革命文学》宣言书,对推动创造社和文艺界的进步发展都起到重要作用。

  为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1928年5月成仿吾由日本启程前往欧洲,在法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接手主编党的机关刊物《赤光》(原由周恩来、邓小平创办)。3年间,《赤光》成了当时连接旅欧进步青年的纽带。3年后,成仿吾前往德国就读于德国国际政治大学,并坚持课余到德共主办的共产主义夜大听课。他用惊人的记忆力很快掌握了法、德、俄3国语言,加上在日本学的日语和英语,精通了5门外语。成仿吾利用自己的语言优势,在德共组织的各种集会和刊物上,发表演讲、撰写文章,介绍中国革命根据地的情况,扩大了中国革命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影响。(龙源整理,摘自《湖南党史人物故事》)

首 页    信息公开   党风廉政聚焦   工作动态   通知公告   热点聚焦   信访举报   
版权所有:中共醴陵市纪委 醴陵市监察委员会 地址:醴陵市左权路59号政府大楼七楼 邮编:412200
技术支持:天域网络 湘ICP备2022020764号 网站管理   
您是当前第位访客